時間: 2016-09-29 14:10:51 來源: 恒高官方網站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其實閱讀是人的第一需要,無論是對老師的教學生涯來說,還是對學生的學習生涯來說,都是一門必修課,閱讀是加快教師和學生成長的“加速器。”
“輸入量”與“輸出量”是英語教學的雙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結合學生的特點,立足于課堂,聯系課外,努力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并推薦符合他們的年齡階段的書籍,希望他們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不斷體驗閱讀的快樂,讓閱讀真正變成“悅讀”。
個人認為,新概念1-4冊對正在學習英語的孩子們來說,就是個不錯的選擇,體驗原汁原味的英語閱讀,并有所收獲,進而養成長期良好的閱讀習慣。
那么,如何培養和研究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這一方面,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尤為重要,讓學生學會在書中用直線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有疑問的地方用鉛筆做好標記、遇到陌生的詞、沒有理解的語法圈出來并及時查字典或找老師探討,就地“消化”,一些優美的句段留心摘抄在讀書筆記本上以便在寫作文時靈活及時地運用、用心體會作者的情感、與朋友分享自己的讀書故事······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給學生分析重要的語段,并讓學生做好記錄,課后寫出讀后感,可以是幾句話,亦可以是一個片段,“學而不思則罔”,要邊讀邊想,讀有所思,思有所得。
跟進時代的發展,選擇優秀的課外讀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互聯網+”來改變社會,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嘗試“閱讀+”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在假期,除了老師推薦的優秀讀物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父母的指導下收聽收看新聞節目,利用各種網絡媒介關注時事動態,了解身邊的生活。
營造閱讀氛圍。在這個信息多元化的社會,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非易事。所以作為一名老師,要想盡一切方法,盡一切力量,以身作則,鼓勵孩子們讀書。在我的課堂,有的學生或許有點失望,為什么謝老師不直接給我們講閱讀的技巧,而要我們理解閱讀,這自有我的道理。
用書香浸潤學生心田,讓閱讀促進學生成長,是每位老師的責任。
【上一篇】怎樣看待高效課堂和傳統課堂
【下一篇】只想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