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09-29 13:27:40 來源: 恒高官方網站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把所有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作為追求的目標。但由于一些客觀的原因,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掉隊,其中很多是因為外界的各種誘惑導致聽課不認真,知識不復習,方法不總結。
作為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逐步消除這種落后現象,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這是素質教育的必須要求,更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對于掉隊的學生,主要有一下幾點方法:
方法一:思維訓練?,F今重點高中選拔優秀的學生主要在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條件的思維,發展的思維,變化的思維等,在物理這門學科當中尤其突出。
條件的思維:在九年級的知識點中,壓強、浮力與電學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更是絕大部分學生最害怕的。在壓強和浮力的知識點里,公式就三個,卻最能體現條件的思維。
我的一個學生曾經向我抱怨過,說:“公式正過來反過去就那幾個,為什么做題時就是不對,壓強有兩個公式P=F/S,P=ρgh。為什么我用P=ρgh時,正確答案用P=F/S;下次類似的題目我用P=F/S時,答案卻用P=ρgh。”當我問他這兩個公式的應用條件是什么的時候,他卻吱吱嗚嗚說不清楚。
其實P=F/S是固體壓強的定義式,如果想在固體壓強中使用P=ρgh,就需要滿足幾個條件,即:水平、均勻、柱體、底面積=受力面積,反之亦然。如果分不清,做題錯誤率就很高。
發展的思維:在初中物理里,正如我前面所說,物理公式非常簡單,也非常的少,但計算題的解題過程往往比較復雜,這也讓不少同學望而卻步,這一塊主要體現的是發展的思維。
如果同學們去找一些壓軸題,再看看老師的解答過程,其實不難發現,最初都是尋找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聯系,如壓強P1=P2,然后選擇公式F1/S1=F2/S2向下發展,再根據題目里要求求出的變量在這個簡單的方程中添加“+”或“-”,壓力F增加了,就在分子中“+”一個ΔF,少了就“-”;受力面積少了就在分母“-”ΔS,將簡單的方程變復雜,最后帶入數據求出答案。萬變不離其中,即:將簡單的式子由題意發展為復雜的式子。
特例的思維:這里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當大多數同學都掌握一種較為高效的解題方法時,教研員為了從中選出“人才”,有時會將這種方法作為一個陷阱來迷惑誤導學生。但這類題目中往往有一些不容易察覺的“提示”,這時就要求同學們對特殊條件特殊應用。
第二種是在一些非常規題中,當普通方法無法解題時,通常需要假設一個特殊情況來控制變量分析大小關系,這時解題速度會大幅提高同時保證正確率。這類似于數學中的“帶數字”但又有所差異。
想要進入自己心儀的高中,就必須努力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這時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用一道題目的思想代替題海的苦練。最后說一點,想要將學習效率達到最高,就必須每晚擠出5分鐘復習錯題,總結思路。每天微不足道的五分鐘,在一個學年的積累下將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上一篇】如春一般的教育
【下一篇】怎樣看待高效課堂和傳統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