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5-03-12 11:26:41 來源: 新王牌
老師要教好書,首先要得到學生的認同、喜歡、愛戴與尊敬。這四個層次中,愛、敬是最高境界,認同、喜歡是前提,是第一步。沒有第一步,后面則無從談起。年輕老師可以因青春活力、情趣愛好的相近而讓學生容易接近;漂亮的女教師讓學生受到藝術的感染。那么,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靠什么呢?靠人格、學識,靠教學藝術去理性地征服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與教學中必須個性化。
一、消除年齡上的距離
年紀大的老師往往難以與年輕人溝通。究其原因,要么沒有共同語言,要么學生覺得老師輩分高而敬而遠之,要么覺得老家伙愛教訓人而趨而避之。為了消除學生的上述心理,第一次上課,我就作了一個關于年齡的專題講座,以期端正學生對于年齡的認識,消除隔閡。我認為,一個人有好多種年齡,如生理年齡、心理年齡、檔案年齡、社會年齡,等等。我的生理年齡雖然是48歲,但我的心理年齡應該打個對折,只有28歲,28歲的心理年齡大家在今后的教學和生活中就會得到印證。因此,我的外表雖然與學生有距離,但是我們的心靈是完全可以溝通的。我為什么有這樣的心理年齡,有比較年輕心態,是因為我的學生、我的朋友永遠是十八九歲。
二、上好起始課與結束課
上起始課與結束課,有常規,更有藝術,最好還有自己的個性特色。本人對詩詞十分愛好,有一定的研究,創作過幾百首各類詩詞。可以說詩詞方面的學養是我的優勢和特長,可以充分發揮之。每個學年結束,學生們就要分別了,我的最后一次課都要給學生寫一首詩,以表達自己對學生思念和期望。今年借一個學生要我寫留言的機會,寫了一首詩送給全班同學。
三、不落窠臼的知識傳授
搞好教學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尤其如此。那種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一成不變的課堂結構,是扼殺學生興趣的天敵。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不斷地調整更新。
首先,用新的教學理念去看待教材。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是教導學生找到學習的方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教材就是為了“舉一”,掌握方法解決新的問題是“反三”,所以,我們應該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處理教材時,就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選取文章中最感人的部分,作為重點加以突破。例如,教蘇軾的《赤壁懷古》就抓住景物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刻畫兩個方面評析欣賞。詞中有這樣寫景的句子:“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十五個字從天寫到地,從岸寫到水,從動寫到靜,從形寫到聲,寫到色,寫到氣勢;有借代,有對偶,有比喻,有夸張。其筆力令人驚心動魄,其美景讓人應接不暇。又如寫周瑜的句子:“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把周瑜的年輕有為氣勢,英俊瀟灑的風貌,儒雅從容的風度,指揮若定的才能決戰決勝的業績,表達的淋漓盡致。這樣教學,為學生如何欣賞詩歌、如何寫景狀物指明了方法,并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享受。
其次,找準新的角度打開理解文章的端口,把尋常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比如,講《林黛玉進賈府》,就從寶玉挨打、眾人相勸的情節入手,來分析黛玉等人的性格。黛玉勸慰寶玉的話,只有一句:“你還是改了吧。”于是提醒學生分析這句話中的潛臺詞:黛玉要寶玉改什么?為什么不說明改的內容?真的希望他改掉嗎?為什么黛玉的話如此簡短?凡此種種,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從而帶動對全篇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扣住字句,抓住人物的語言分析、欣賞文學作品的能。
四、尊重學生,嚴于律已
教師應得到學生的尊敬,而這種尊敬的來源之一是對學生的尊重。師生在教學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要誠懇地對待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
我常跟學生說,你們在兩個半小時做完試卷寫出一篇八百字的文章,我是作不到的。老師作試卷往往先看答案,后去辨別答案的正誤,在這一點上我趕不上學生。但是,我又有比學生強的地方,那就是當遇到疑難時,我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去查。有些實在查不出,也會坦率地告訴學生。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誠實的人所必須的,而不覺得有損顏面。坦坦蕩蕩,以自己的誠實,換來學生的誠實,可以說有百益而無一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應該有這個態度。
【上一篇】為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下一篇】以學生為主